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宁五爷笔记,(https://xueqiu.com/8414196614/337214962)
京东方A公告,注销约2.3亿股,如下图所示:
参见《意外!意外!京东方,太给力了!》一文,京东方在4月份推出了三项重磅市值管理措施:
一,董事长陈炎顺先生建议回购15亿以上,并注销。
二,2024年已回购的10亿,变更用途,改为注销。
三,分红、回购制度化:2025年~2027年,每年回购15亿以上,归母净利润的35%以上用于分红。如无意外,到期继续执行。
现在,是第二项落地了,已经在2025年5月29日完成注销了。
第三项,其实也已经落地了,股东大会已经通过,就等着每年执行。
第一项,从董事长提议,到董事会通过,再到股东大会通过,流程一步步走,现在也已经进入执行阶段了。只是,还没有看到公告,回购第一枪还没有真正开始。
说到这里,我要提一个比较离谱的词,压价式回购。这个词的意思,为了低价回购,上市公司故意压低股价。
所以,当京东方提出未来三年每年回购15亿以上的时候,就有人留言说,完了,未来三年好不了,为了回购要持续压价了。更离谱的是,有这样想法的人,显然不是一个两个。
那么,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词,这样的想法?
回购,在A股市场刚出现的时候,就是为了提振股价。刚开始很有效,甚至是见回购就涨,但是,一是忽悠式回购,只说不做,或者只是象征性回购一点点,这种行为是伤了整个市场信心的。二是有问题才回购,或者说,为了稳住股价才回购,这种情况,即使巨额回购也稳不住股价。比较典型的是格力电器,大概是2021年前后,大手笔分红+巨额回购,依旧挽不回市场信心,格力在回购,机构在砸盘。
种种。所以,有很多时候,上市公司推出回购计划,积极市值管理,股价反而在下跌。所以,有些人把这种现象解释成“压价式回购”,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。但实际情况,这种解释是颠倒因果,牵强附会了。
所以,“压价式回购”,本质上是因为绿了,然后有些人内心焦虑,乱找理由,找了一个看起来像回事的理由。这个,就像把打雷闪电,解释成雷公电母一样。
回购,在逻辑上类似于现金分红。现金分红,是上市公司把自己账上的钱,实打实地转到众多股东账上的,就是回馈股东的行为。同样的,回购的目的,不是上市公司要赚差价,而是上市公司用钱在回馈股东。这种回馈的方式,首要的是借此表达信心,尽可能帮股东们稳住股价。其次,如果是回购注销,也能增厚每股净资产、每股净收益,进而提升价值。虽然单次的提升有限,但长久地回购并注销,也是有实打实效果的。
所以,对上市公司而言,回购的重点,不是具体的股价,而是要把这个钱花出去,回馈股东。所以,回购基本上是随行就市的,当时是多少钱,就是多少钱,不会刻意“压价”什么的。所以,我个人的理解,基于回购价格的猜想、推理,没有实际意义。
回购,就是一种特殊的分红。
具体到京东方:
曾经集中回购,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回购,然后被骂。
曾经分散回购,在回购期限内一批一批回购,子弹慢慢打,然后被骂。
这次,京东方具体怎么回购,我不清楚。但结果我猜得到:大概率还是被骂,或者说,已经被骂到现在了,怎么做都不对的样子。
这个问题,核心问题不是回购,也不是具体怎么回购,只是因为没涨起来。
但是,如果大家是希望京东方上涨,那回购只是小事一件,重要的还是利润。利润的提升,今年主要看资产收购,尤其是合肥B9的少数股权,希望成熟一项,落地一项,多落地几项;明年,看TV面板的供需紧平衡+OLED8.6代线的发威。